当前位置:首页 > 永真动态 > 媒体报道

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是一项公共事业 ——《社区天地》周惟彦专访

2017年12月21日

《社区天地》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从创办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孵化億未来公益品牌,再到担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下文简称工作委会)主任,可以说,您一直在推动普惠型儿童服务事业,这些不同的工作阶段,或者说不同的工作平台,对普惠型儿童服务事业、儿童友好社区事业有什么意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周惟彦:億未来公益品牌针对的是学龄前儿童,是尝试搭建社区普惠的学龄前亲子服务平台,而到了儿童友好社区,针对的则是0-18岁的所有未成年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虽然提的很多,但大多是通过民政系统,妇联、计生委等工作口,在社会组织中,我们团队算是最早开始关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主要提供针对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普惠型社区服务,同时和社区治理相融合完善社区服务综合体系。我们也孵化出了许多具备专业技能的优秀社会组织,在全国各地落地,服务千家万户。值得欣慰的是:億未来社区亲子公益联盟一直在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华东地区,为推动儿童公益事业发挥力量。

2016年,我开始担任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的主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是这个计划的执行方,借助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资源力量,得到了全国许多地方的积极响应。现在计划顺利进行了一年多,与现在全国的趋势不谋而合,各地都在热烈讨论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北京、天津、上海、长沙、成都、河北等许多省市都想在当地做儿童友好社区的试点。“儿童友好”的理念得到政府重视,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目前在北京和上海,我们已经开始了儿童友好社区的试点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的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深度参与。

记者:现在儿童友好社区成为了您的工作重心,您认为社区作为普惠型儿童服务的载体,具有哪些天然的优势?

周惟彦:普惠意味着每个儿童都要受益,需要用最快捷的方式将服务送到有需要的儿童身边,让孩子们很方便地获得服务,而社区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是提供普惠性儿童服务的绝佳载体。

首先,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在家庭以外,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性界面就是社区,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平台,孩子们上学、就医等社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都是在社区中进行的,社区是孩子们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第一站。  

其次,社区中有许多室内或户外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可以成为为儿童提供服务、福利的空间,为儿童服务的空间并不一定需要面积很大,也不需要独立开辟一个专属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利用街道、公园、学校、医院等与儿童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公共场所,在这些场所中配备为儿童提供基本支持的服务内容和设施设备,比如社区公园,除了做绿化,也可以建造一些供儿童游乐的设施,孩子们玩耍的空间,也是家长们放松休闲、交流沟通的空间。一个真正对儿童友好的空间,不是与成人世界割裂开来、一切为二的独立空间,儿童友好社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以社区为平台,引入儿童友好的项目、提供儿童友好的服务内容,在带动硬件空间设备与服务体系完善的同时,加强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进而加强孩子与成人之间、成人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从这个角度来讲,社区内的室内、户外公共空间都能成为为儿童提供基本服务的良好平台和载体。

记者:2016年您推动并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共同发起了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下文简称“促进计划”),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请问如今促进计划的进展如何?

周惟彦:促进计划的进展有几方面:首先是政策倡导,地方政府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得到政府的支持,才有可能推动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标准的制定,才能让儿童友好社区以实体呈现出来,才能总结、复制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经验,让更多的社区有所参考,从而造福更多的家庭。政策倡导不仅仅是中央层面的法律法规支持,更包括地方标准的制定,地方政府对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关注、参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模式的创新。

第二是课题研究,在推进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与儿童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儿童权益、儿童教育、儿童心理、空间设计规划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都进行过交流探讨,以跨专业、跨领域的视角,开展与计划配套的课题研究,论证科学的行动方案,填补了部分国内儿童友好社区研究的空白。

第三是人才培养,在儿童教育领域,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丰富,但儿童早教方面的人才是匮乏的,师资力量不足,幼儿园的数量不够,同时社工的数量特别是专业性强的社工数量也远远不够,人才培养不仅要保持存量,还要增量,最有效的增量点其实就是社区,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社区的家长们,社区的全职妈妈们……如果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将是一支非常庞大且有力量的人才队伍。在促进计划的开展中,我们不断摸索如何在专业的社区儿童工作领域,垂直地开展专业人才建设,与儿童方面的专业机构例如中国儿童中心,与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发展专业人才队伍。

第四是公益组织运作模式的创新,我们鼓励更多的公益组织发展自我造血的能力,在不依赖捐赠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社会目标不改变,公益性不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借鉴了商业模式用于发展儿童友好社区事业,鼓励社会组织用专业化的服务,将无偿、有偿的服务模式相结合,培养社会组织自我循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计划实施了一年多,虽然时间不长,但得益于之前億未来项目的沉淀,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突破。

记者:由工作委会牵头制定、即将正式发布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对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对我国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周惟彦:《指南》对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工作还在摸索、试错的阶段,在《指南》正式发布后,可以让大家对儿童友好社区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提供一个相对明确的工作方向,帮助所有想从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工作人员、机构、部门更好地把握工作原则,同时围绕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三个方面,提供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参考依据,《指南》既是工作方向的引导性文件,也是一个提供具体工作方法的启发性文件。 

记者:请问,《指南》为什么会选择“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这三个标准来指导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

周惟彦:选择政策友好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儿童友好社区的概念不属于任何一个社团、任何一个基金会、任何法人主体,它是一项公共事业。所以,想要儿童友好社区项目落地实施,首当其冲的就是得到政府的参与配合,必须要取得地方基层政府的认可。

我们通过儿童友好社区,开展普惠性的儿童服务,落脚点是服务,在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后,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在哪里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界定服务的空间场域、服务的内容、服务的属性和特点,空间友好与服务友好的重要性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记者:《指南》即将正式发布,依据《指南》建设的上海市梅陇镇儿童友好社区作为首个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全国性示范点,请问为什么会选择梅陇镇作为第一个示范点落地的地点?

周惟彦:梅陇镇示范点项目目前正在立项中,处于前期的筹备规划期,在明年会开始全面的建设工作,之所以选择上海市梅陇镇作为第一个示范点的原因,我们还要从《指南》讲起:政策友好,即地方政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度是第一位的,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不属于任何社团、机构和利益集团,它属于公共事业,上海市梅陇镇政府做这项事业的决心和参与力度都很大;同时上海市的社会发展、社区治理水平本身就很高,有很多专业的社会组织和执行团队;上海众多的高校可以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专家资源;上海市还计划在2020年前打造“公益城市”,在综合考虑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城市大背景、适合的政策导向、有众多成熟的社会组织、能组建优秀专家团队这些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后,我们决定将真正符合儿童友好社区特点的试点项目落在上海市梅陇镇。

记者:作为儿童友好社区从构想到实体的第一步,梅陇镇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在推动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否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果将来示范点收效良好,是否会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

周惟彦:我认为示范点的确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儿童友好社区从构想到实体的第一步,这第一步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只要有了第一个试点,我们就有了一个慢慢生长、有生命力的儿童友好社区样板,全国各地想要了解儿童友好社区的人们可以把这里看作一所“活”的学校,随时来看来学,基于自身所需,获取想要的经验,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社区进行儿童友好社区的实验,而这些实验的经验又可以反馈给示范点,形成由点到面、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局面。我一再强调,儿童友好社区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全社会,属于全国的2.8亿儿童,只有把第一个示范点做出来,才能更好地带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友好社区这一话题,从各个角度思考如何维护儿童权益、增进儿童福祉,特别是为儿童公共福利的提升提供一片试验田。

是否能形成可以复制的模式还不能保证,毕竟儿童友好社区项目能否落地,首先需要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参与,要看地方政府是否将儿童友好社区视为社会、社区治理各项工作的一个有效抓手。但示范点可以为有志于儿童友好社区事业的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商业机构提供一个可参照的“坐标”,一个可视化的成品,一个供大家一同探讨、推进,能不断变化、不断升级的“作品” 。目前,全国各地的许多城镇、街道、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想参与到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事业中来,我们一直都与他们保持良好的互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来不仅仅是我们目前这一支队伍在前进,我们孵化出的社会组织、搭建起的交流平台以及培养的人才队伍,甚至是这次梅陇镇示范点项目的镇政府负责人,将来都可以成为推动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推动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的力量,从不同的角度推动这项事业,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记者:从去年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发起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到今年制定《指南》,再到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工作委会成立的一年时间里,工作扎实高效,我们目睹了儿童友好社区从理念的提出到实实在在落地的全过程,请问,下一步您将如何继续利用这一工作平台,探索儿童友好社区工作的创新实践?

周惟彦:现在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已经全面开展了,专业的团队也已形成,我个人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把握整体的工作方向,如今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生态圈已经初步形成,除了工作委员会本身、地方上的合作伙伴(包括想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基金会、高校等越来越多的力量开始参与其中。我认为工作委员会应有更大的胸怀,不只考虑我们一家如何做,要考虑大家将来如何做,要与生态圈中的同盟伙伴们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儿童友好社区事业,让更多人关注这一事业。

记者:作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请您预测一下儿童友好社区的发展趋势。

周惟彦:首先,儿童友好社区这一话题会越来越热,大家会逐渐认同儿童友好社区是一个优秀的理念,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模式的试错和摸索。

第二,在未来的儿童友好社区领域中,公益板块和商业板块都会出现,呈现不同的运行模式,发展儿童友好社区不仅是社会事业、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也是很大的。我自己就是一名母亲,我认为我的孩子在社区中就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与社会的接触不够,与社区的联系很少。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出发,现有的服务是不够的,也愿意为孩子购买服务,所以出现商业性的儿童友好社区服务是不可避免的,许多商业机构也会参与进来,我认为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第三,儿童友好社区想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最重要的是意识的转变,转变与儿童工作相关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全社会对儿童视角的关注有待加强。我们国家很大,面临的压力也多,在国家层面,目前主要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主要提供补缺型的儿童服务,但是社区层面普惠型儿童服务的缺乏问题也是存在的,我认为,以民间力量或市场力量来推动儿童友好社区事业的发展只是阶段性的,随着儿童友好理念的推广,最终还是会从大的政策层面,自上而下地落地,使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本文章转载自《社区天地-儿童友好社区专刊叁》

The YoungZe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23492号-5 版权所有